沿着季风的方向
沿着季风的方向
刘子超
Share
作者:刘子超
出版社:南海出版公司
ISBN: 9787573505798
心灵的自由必先经历一段“自我放逐”——这个道理是我这些年才逐渐领悟的。《沿着季风的方向》就是对这个“证道”过程的记录。旅途中既有欢乐和幸福,也有艰辛和失落。唯一不变的是对心灵自由的渴望和追求。
回首往事,我很高兴自己写出了《沿着季风的方向》这本书。它既是对我们身处世界的真实记录,也是对时光流逝本身的动情追忆。——刘子超
·
★《失落的卫星》作者刘子超代表作,从印度到东南亚的旅程,在众神国度寻回心灵自由
青年作家刘子超再次出发,随风南下,从印度到东南亚诸国——缅甸、柬埔寨、印度尼西亚、老挝、菲律宾、泰国,开启了一场追逐季风的超脱之旅。在众神的国度中,在崩坏的时代里,他与形色各异的人相遇,顿悟支撑人类活下去的信念,为我们寻回心灵的自由。
★一次放逐自我的证道之旅,写给所有徘徊的心灵:生命是虚无的幻觉,又如热带植物般茂盛
这是一次放逐自我的证道之旅,写给所有徘徊的心灵。一路上,你将撞见无数被时间摧毁的文明,邂逅千万在贫穷、生存与道德边界的人,顿悟“生命是一场幻觉”的印度生存哲学;在火山炼狱中见证世上最危险的工作,于琅勃拉邦的布施队伍中看到佛教拯救众生,你将目睹生命竟能如热带植物般茂盛、蓬勃、多元。
当时代下沉,当前路狭隘,就去更广阔的世界,去见证在这样的世界,还有这样的人,在这样生活。
★火车穿越印度,慢船开往南洋,感官全开的热带漫游,纸上蒸腾出水汽、炙热、魔力
恒河河畔的尸体黑烟升起,柬泰边境的古寺地雷环伺,菲律宾深夜枪声四起。
湄公河畔听椰子坠河,跳岛途中被热带雨淋透,火山炼狱中失去平衡。
徒步最后一片无政府山地,在豪华邮轮上穿越黑暗国度,置身于世上最大的贫民窟。
延续优雅、幽默的风格,以极具洞察力的冷静笔调,这一次,刘子超为我们带回海风般的故事和风景,这将是你未曾体验过的潮湿、炙热和魔幻。
★李健、罗新、许知远追读,单向街年度青年作家代表作,收录未发表的行旅诗歌和沿途摄影
他是许知远眼中“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”,歌手李健盛赞他“打破了我对游记的偏见”,北大教授罗新评价“具有真正的旅行者视角”,荣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·年度青年作家,作品曾获豆瓣年度第一及新浪、搜狐、新周刊、南方都市报年度好书。新书《沿着季风的方向》重新出发,一场更野性的刘子超式旅行,收录沿途书写的诗歌及多幅摄影作品。
★缅北诈骗、印度脏乱差,当下乱象从何而来?一本书让你抛开偏见,重新认识印度和东南亚
缅北诈骗、印度脏乱差、菲律宾缉毒争议……当下乱象从何而来?
印度教派冲突、柬泰边界争议、印尼排华动乱……历史何以走入困局?
跟随刘子超的脚步,在旅行中,见证印度和东南亚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下的巨变,以“剥洋葱”的方式解析不同国家的实质。
“一个国家的全部实质——它的历史、性格、态度——只能像剥洋葱一样,层层剥离。”
·
◎内容简介
《沿着季风的方向》是刘子超的旅行文学代表作之一。他带领我们前往季风吹拂的国度,在历史与现实的穿梭中,捕捉这些正在发生巨变的地区的灵魂。
在恒河河畔,他在眼中含泪的朝圣者和火葬台上的黑烟中,体会印度人近乎本能的生命延续感;在缅北金三角,他遇到说话文雅的华侨后人,艰难维系当地唯一一所中文学校;在泰柬边境,他探访被地雷包围的古寺,揭开一段隐秘的伤痛记忆;在印尼的伊真火山口,炼狱中谋生的硫黄工人向他伸出援手,他意识到人的存在才是爪哇的灵魂。
他目睹现代化未能侵蚀的尊严感,也看到金钱与爱情的全球化交换;他见证文明的丧失和苦难的诞生,也顿悟支撑人类活下去的信念。他与形色各异的人物和生活相遇,以极具洞察力的冷静笔触,书写在这样的世界,还有这样的人,在这样地生活。
·
刘子超打破了我对游记的偏见。他所记录的所见所闻是朴实而生动的,但不止于此,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所思所想,因为作者本人的视野、思想乃至心灵决定了旅行的深度和意义。
——李健,音乐人
刘子超的旅行和普通游客的旅行不同,他具有真正的旅行者视角,深入街巷,与人接触,继承了旅行文学非常优秀的传统
——罗新,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
在中文世界刚刚兴起的旅行写作中,子超是个难以忽视的名字。他的好奇心、洞察力、迟疑、与习惯性的自我沉溺,都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。
——许知远,作家、单向空间创始人
有刘子超这样的作家在,加快了我们了解世界的步伐。他一次又一次困难地抵达,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和历史,再通过精致且贴切的写作,揭开世界神秘的面纱,勾起我们想了解世界的欲望。读完子超的书,总希望自己能沿着他的路线去一趟,总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么一本本书。
——俞敏洪,新东方创始人
刘子超的作品有简洁的散文风格,以及独特的幽默感、好奇心和冒险精神,读起来令人愉悦。刘子超是一位敏锐的人性观察者,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。
——乔·李·安德森(Jon Lee Anderson),《纽约客》资深记者
现代人习惯了坐享网络的信息便利之时,他坚持以肉身进入现场,用文学再现旅途。他所见证和书写的人的境遇,刷新了我们观看今日世界的坐标和视域。而那些处在世界的边缘与夹缝中的陌生地名,也因一位中国作家的在场,与我们有了联系。
——单向街文学奖颁奖词